前沿科技进校园,深外龙华高中部举办科技周活动
近日,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前沿科技进校园”的科技周活动。活动借助讲座、体验课程、合作签约及成果展示,将深空的神秘、深海探秘、人工智能、脑科学潜能等科学前沿领域融入校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创造潜能。
多元活动架构,点燃科创热情
本次科技周活动安排紧凑而丰富,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浸润学生的科技素养。

作为本次科技周活动的重要环节,深圳科学技术馆与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正式签署馆校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校馆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后续双方将围绕课程共研、科学教育深化、协同育人实践、赛事共创等重点方向,打通科普资源与校园教育的融合通道,以创新科教模式推动深圳市青少年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双方还共同启动了以“科普进校园”为核心的创新合作项目——“大飞船”校园登陆计划。

“此次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要构建‘科普 + 教育’的深度协同生态。”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校长范永泉在签约现场强调,合作将聚焦青少年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课程共研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普课程,通过赛事共创为学生搭建科学实践展示平台,最终实现“让科普融入日常教学,让科学精神扎根校园”的目标。
展开全文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执行校长童娈娈表示,本次科技周围绕无人机、脑机接口、深海探测、火星探索、机器人竞技等前沿领域策划了一系列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科技活动,旨在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活动期间,深圳科技馆馆长郑永春受邀带来专题讲座《火星,中国来了》,他把宏大的天文主题和前沿的航天知识细细讲述,引导学生仰望星空,思索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未来。此外,学校为多个班级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前沿科技体验课程,涵盖无人机操控、火箭工程、深海探测器、脑机接口以及编程与机械等内容,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科学表演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了科学的奇妙之处,进一步降低了学子们理解科学知识的门槛,让更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学生主体彰显,创意成果涌现
科技周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输出平台。活动中,多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创造与展示。高一17班的范谨菡同学分享了自己构思的“智能药箱”项目,旨在解决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分药难题,体现了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的敏锐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以高二13班李泽颖、蒋雨希、丁爽等同学为核心的科创团队,展示了他们持续投入的“零欺凌计划”项目——校园霸凌预警系统。该项目通过动态捕捉技术识别可能预示霸凌行为的动作,并提前预警,旨在从源头上遏制校园霸凌的发生。该团队还介绍了正在构思或研发阶段的燃气泄漏报警器和自残行为预警系统,持续关注校园安全与生命健康;此外,更有蒋雨希同学主导的月面勘测机器人项目曾在全国信息素养大赛斩获全国一等奖……
亲历了学校科技活动的迭代发展的科创社社长冯菁妍同学表示,她感受到今年的科技周活动更加丰富,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更为深入。她期望能将科技的创新精神传承下去,吸引更多同学加入科创行列,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产生深度联系,为更广泛的人群作出贡献。
从关怀长者健康到守护校园安全,再到探索宇宙奥秘,这些源于生活、关乎社会的科创项目充分展现了深外学子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担当精神。
校馆合作深化,构筑科创生态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在科创教育上的战略路径,正通过本次科技周活动逐渐显现——强化校馆合作,打造协同、开放的科创教育生态。
科创项目负责人王泽昊老师表示,学校与深圳科技馆的合作是基于优势互补。学校拥有优质的生源和教育实践场景,科技馆则拥有前沿的展览资源、专家力量和项目平台。通过建立校馆合作基地,未来有望共同开发课程、引入高水平赛事、开展项目式学习,将最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无缝对接到校园日常教学中。
目前,深外正积极利用现有条件,以“先动手做起来”的务实精神,推动科创活动蓬勃开展。展望未来,一个更加体系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校园科技馆或创新实验室,将成为孵化更多青少年科创梦想的沃土。
本次科技周通过多元活动,有效激发学生们对科创的热情,也彰显了学校在科创教育方面的前瞻布局与扎实积累。未来,深外龙华高中部将继续拓展校馆合作路径,完善科创教育平台,为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