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合并吸收中国重工最后阶段!中国重工即将退市摘牌,完成A股最后一舞!

此次合并是继2019年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两大央企实现集团层面联合重组后的又一关键动作,标志着两家核心上市平台资产整合步入深水区,也成为2025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例完成证监会注册的A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更是A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
合并流程明晰,异议股东权利安排同步推进

根据公告,中国船舶将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合并完成后, 中国重工将被注销法人资格,正式从上交所摘牌,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值得注意的是,异议股东可选择不参与换股流程,而行使现金选择权或收购请求权。其中,中国重工异议股东可按4.03元/股价格出售股份,总申报数量预计不超过3.23亿股;而中国船舶异议股东可按30.02元/股价格申请回购,预计行权股份不超过1853.85万股。上述价格均较8月4日收盘价存在一定价差,且由指定方提供资金保障。
整合释放协同红利,重塑全球第一造船上市平台
合并完成后,中国船舶将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 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军民资产,在保持集团控制权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船舶制造主业,消除同业竞争,增强高端制造协同能力,提升整体研发制造水平。
展开全文
华泰证券指出,两家公司此前已在军工、海工、高端修造领域具备显著技术积累与规模优势,合并后预计将凭借更完整的产品谱系与更灵活的产能布局,持续承接全球高价值新船订单,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从财务数据来看,合并后的中国船舶资产总额将突破4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手持订单稳居全球第一。两家公司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中国船舶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8亿至31亿元,同比增长最高可达119%;中国重工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5亿至18亿元,同比增长最高达238%。合计业绩增长达121%至152%,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把握大周期机遇,中国造船扬帆再出发
中国船舶方面表示,合并将加速推进中船集团内部业务整合,强化主营业务顶层协同,进一步激发集团“主力军+国家队”在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产业动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新接订单量达44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全球占比达68.3%;完工量为2413万载重吨,占比51.7%;手持订单量达2.35亿载重吨,占比64.9%。
克拉克森分析认为,全球船队仍存在大规模更新需求,2025年下半年若中国船东潜在订单加速释放,将进一步推动新船市场回暖。而重组后的中国船舶,正站在这一时代潮头。
大国重器整合升级,深海科技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
本次吸收合并不仅是央企资本运作层面的典范案例,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响应“深海科技”战略号召、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的关键一环。通过集中军工、海工、绿色船舶与智能制造能力,未来中国船舶有望引领全球船海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迈进。

截至发稿时止,中国船舶股价为34.82,涨幅2.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