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眼皮底下搞动作,美菲重建的桥头堡,做好了挨中国打的准备
三十年前,美国撤出了苏比克湾,结束了近百年的驻军历史;而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片曾经荒废的港口,正在被美国和菲律宾共同打造为战略要地。尤其是在中国南海这一关键区域,美菲的军事布局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表面上是为“备战”,但实际上已经在中国的火力覆盖之下。
苏比克湾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吕宋海峡的咽喉处,靠近中国台湾,距离黄岩岛仅260公里,向东能控制巴士海峡,向西则能够覆盖整个南海争议海域。正因如此,它被视为控制印太水道的关键节点。在冷战时期,苏比克湾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海权的支柱;而现在,它则成了美国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前哨站”和“快速介入”的核心后勤基地。对菲律宾而言,依靠美国的支持成为其在南海维权的唯一手段。

目前,美军正在申请租赁苏比克湾的一座2.5万平方米的恒温仓库,用于存放装备和设立维修车间,计划在明年投入使用。这座仓库的选址靠近海军陆战队的预置基地,显示出美方的战略意图,即要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军事枢纽,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大型军事基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租期从最初的十年缩短到五年,这表明美国在加强地区军事部署时更加注重灵活性与快速响应。而美方如此急于搭建这个军事平台,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也显而易见。
在苏比克湾的复兴计划中,阿吉拉造船厂成为了核心部分,它不仅是美菲合作的代表,也是美国“防华”战略的一部分。尽管中国企业曾尝试竞购该造船厂,但被美国阻止。如今,这个造船厂交由韩国现代重工运营,名义上进行商用造船,但实际上早已准备好为美军舰艇提供维修服务。由于苏比克湾的位置极其重要,建成后的造船厂和相关设施将直接受益于美菲海军的需求。
除此之外,美菲还计划在苏比克湾建设“全球最大的军火工厂”,结合预置仓库和造船厂的维修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生产、存储、维修链条。美国提供资金,韩国提供技术,菲律宾提供基地,三方合作形成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军事三角架”。
尽管美方以为这种“分散部署”的策略能够分散风险,减少暴露,但他们忽视了苏比克湾距离中国本土仅千余公里,面对中国的预警系统和远程打击能力,这些“军事节点”根本无法隐匿。在中国的导弹覆盖范围内,所谓的“隐蔽性”显得毫无意义。

展开全文
例如,鹰击-19潜射高超音速导弹的最大射程可以覆盖苏比克湾,而从中国近海发射该型导弹,飞抵苏比克湾仅需7-10分钟,这一速度远远超出了美军“宙斯盾”系统的反应时间。中国国防部也多次警告美菲合作不得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并强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不能适用于南海争议问题。外交部也反复敦促菲律宾政府,“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的事”,避免挑起争端。
然而,美菲依然置若罔闻,继续深化军事合作,甚至拉拢其他国家组成排他性军事联盟。事实上,美菲的战略部署看似是在“备战”,但本质上已经为冲突做了准备。美国试图将菲律宾作为棋子,而菲律宾则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增强自身在南海的地位。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正在削弱菲律宾的主权,而在中国的强大实力面前,这一合作注定无法长久。

一旦冲突爆发,苏比克湾将成为第一波冲突的焦点,不再是美国的“盾牌”,反而可能成为菲律宾的“火药桶”。中国历来秉持和平立场,但绝不怕任何挑战。南海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美菲如何部署军事力量,都无法改变中国对争议岛礁的实际控制。而一旦挑衅发生,苏比克湾很可能会从“桥头堡”变成“困兽笼”。



评论